行业新闻

搜索:

热门分类:

优先发展慢行交通!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这些信息

2022-10-14   08:39:59   来自:lujuan

在今天(10月13日)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介绍了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相关情况,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季颖秋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未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还会有怎样的新举措?市民的出行会带来怎样的新体验?来看文字实录↓

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

Q

上海电视台:交通出行是民生保障非常重要的内容,未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还会有怎样的新举措?市民老百姓的出行会带来怎样的新体验?

A

于福林:交通是重要民生,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交通发展各个方面,是我们一贯的工作目标。下面,我介绍市民比较关心的交通出行、货运与城市配送方面的优化举措。

首先,介绍一下未来的交通出行。我们将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轮渡为特色、出租汽车为补充、共享出行为拓展的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

轨道交通方面:未来,多模式的轨道交通将进一步融合运营,市民出行将更可靠、更舒适、更便捷。通过新建轨道交通线路,进一步提高站点覆盖率,使主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的覆盖率超过40%;通过对既有线路增能提效,使轨道交通的高峰拥挤得到有效缓解,把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控制在90%以内;通过强化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使交通出行与商业、生活、文化设施深度融合,让市民“快出行”的同时,也可以享受“慢生活”。

地面公交方面:作为公共交通的基础,我们将更加注重线路优化,加快形成由骨干线、支线(区域线)、接驳线及多样化线路组成的多层次线网,适应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模式。其中:对于骨干线,将强化公交路权和信号优先,尤其要在有条件的公交走廊上建设中运量系统,提供快速、可靠、准点的公交服务;对于区域线,将均衡网络密度,提供可达性高、覆盖面广的公交服务;对于接驳线,将强化衔接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最后一公里”交通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确保8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换乘。

水上客运方面:服务将更具特色,把交通与文化旅游功能相结合,把黄浦江、苏州河打造成内涵丰富、便捷舒适的“水上会客厅”。

出租汽车方面:作为个性化客运方式,将坚持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继续实施总量动态调控。此外,汽车租赁、定制客运等一些互联网+交通出行方式,将为乘客提供灵活多样、规范有序的共享出行服务。

另外,本轮白皮书还有一处值得关注,我们将慢行交通提升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将结合城市更新、15分钟生活圈打造,全方位营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空间融合的慢行交通环境。慢行网络更通达、更连贯,秩序更规范、更文明,空间与生态、生活、人文等呼应融合。尤其要依托新城水系、名园等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慢行网络。

以上各种交通方式将通过交通枢纽实现空间上的无缝衔接,让市民感受“一体化”;各种交通出行信息通过MaaS系统实现有效整合,让乘客享受“一票制”、“一码通”、可预约的交通服务新体验。同时,交通设施和服务将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人群更加友好,实现交通服务的“一个都不能少”。

接下来,介绍一下货运与城市配送。我们不仅要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城市配送服务,还要尽可能降低货运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提升城市配送服务水平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智能终端布局,加强与物业、便利店等融合,打造“家门口的取货点”;并以商圈和生活圈为重点,规范设置临时停靠区域,方便配送车辆停靠。

在降低货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方面,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引导公路货运向铁路和水路转移,鼓励海铁联运,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江(河)海直达运输。同时,逐步推进外环货运功能外移、黄浦江核心段货运功能优化调整,研究港口地下集疏运方式的可行性,促进货运与城市协调发展。


轨道交通

上一条:邮轮母港片区综合管廊人防试验段完成验收 下一条: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工程最新进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