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搜索:

热门分类:

从这些关键词中 看成都轨道如何再出发

2022-11-01   08:55:18   来自:lujuan

关键词

/

高质量发展

成都提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轨道交通资阳线施工现场,伫立的高架桥雄浑磅礴。作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促进成资同城化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成都轨道集团正在高质量加快推进目标节点建设。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焊花四溅间,一辆辆“成都造”列车在此诞生。

工作日的早高峰,地铁4号线中医大省医院站人潮涌动。作为绿色出行的地铁,每天迎来送往着数百万乘次的客流。

强化担当,服务战略大局,成都轨道集团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高效建设为路径,把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支撑性工程;坚持“城市发展最优”“乘客体验最优”原则,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力支撑成都由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为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提供轨道交通功能支撑,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全力实现轨道交通全域覆盖、换乘枢纽互联互通。

未来,随着多条市域(郊)铁路的开通,市民坐上成都地铁,就能感受城市的延伸与交通的脉动,上午到资阳买“坛子肉”;中午游玩苏东坡的故乡眉山,尝一尝“东坡肉”;下午去德阳打卡三星堆……轨道上的美好生活圈助你畅快体验!

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成都轨道集团坚持“产业投资、产业运营、产业服务”三大主业协同发展,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智能运维等重点领域,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助推成都轨道交通建圈强链、能级跃升。当前,成都轨道集团以“链"引优育强,先后招引中车四方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并实现了696列/4622辆城轨车辆的本地化生产和应用;聚焦智慧城轨引领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链主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成功培育孵化了全球首台/套地铁线路巡检机器人等20多项成都“智”造新技术,获得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2项,4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立足轨道营城战略契机,大力培养轨道交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有效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未来,“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的愿景越来越近!随着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的稳步高效推进,成都轨道交通本地化配套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中的216列/1392辆城轨车辆将全部实现本地化生产,轨道交通车辆本地化配套率将达到60%以上,为成都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再添轨道新动能。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交通结构调整优化,成都轨道集团着力提高轨道交通线网集约化、精细化、智慧化运营能力,致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聚力提供更有温度、更有内涵、更有质感的运营服务,全面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当前,成都地铁单日最高客运量破700万乘次,线网累计客运量突破90亿乘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38分钟,轨道交通发展指数、效率指数、服务指数和安全运营指标等均位居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市民绿色低碳出行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

美好生活

成都提出,坚持把高品质生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市武侯区的双凤桥TOD项目施工现场,密集的钢筋脚手架已经搭建完成,一层的部分作业面已经呈现,正在加快推进中。同时,分布于全市多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核心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正在加快实施。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持续擦亮“轨道城市,地道生活”品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市民的通勤路更加美好,让脉动的地铁释放出烟火成都的幸福温度。目前,成都轨道集团不断打造“地铁+美好生活”场景,致力于“让美好生活进站”——在地铁空间内,有可以买到快餐、手办、零食的“minishop蓉合”商业方舱,有可以逛逛吃吃的“世纪城·上闲里”TOD主题商业街,还有自助鲜花柜、自助领水设备……“轨道+生活”正在成为市民乘客通向幸福的必经之路。

未来,随着轨道生活场景的不断富集,便民惠民、美食消费、时尚潮购、数字智慧、游憩休闲、主题体验等多元场景将变得随处可得,高品质、高能级、特色化轨道生活圈将全面呈现,一站式满足市民乘客出行及生活需求。

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立足轨道城市场景营城,成都轨道集团全面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城市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让人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实施TOD项目22个,16个TOD项目上市亮相,一个个绿色、宜居、共享、智慧的公园城市社区正跃然眼前。

关键词

/

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成都提出,坚持把高效能治理作为提升超大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持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在成都地铁中环停车场的COCC(线网指挥中心),巨大的监控屏上,各种实时数据不断闪烁跳动。在这个被称为“最强大脑”的地方,多条线路的运营情况尽在掌握。

在建设安全风险监控应急指挥中心监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成都轨道交通在建项目的每一个重点点位、每一台盾构机掘进参数等重要信息。

助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紧密衔接智慧蓉城建设,着眼城市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景,成都轨道集团加快推进智慧城轨建设,率先建成国内先进的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对全市在建线路实现全覆盖、全时段、全参数的监控;同时通过信息及大数据技术运用,提前对潜在风险开展智能辨识、分级和论证,有效对症下药、应对风险隐患;搭建“COCC+OCC”(线网指挥中心+线路运营控制中心)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轨道交通线网指挥平台,通过数据上下融合左右贯通,稳步实现安全运行态势“一屏全观”、安全运行调度“一网统管”、安全风险处置“一键响应”、综合管控“全程可溯”。

同时,着力深化智慧乘客服务平台、智慧车站、智慧维保等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国内率先推出智慧乘客服务平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上线人脸识别功能的城市地铁,实现乘客进站“智慧安检、刷脸过闸、无感测温”三大功能;在孵化园站打造首个智慧化服务试点站,为乘客精准智慧提供“一站式”出行乘车服务;推出成都地铁APP全景服务,实现乘客在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多城轨道交通二维码过闸互通……一切“智”在随行!

未来,成都轨道集团将持续探索实施“互联网+智慧城轨”,推进工艺监测、结构风险监测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等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整合应用;同时进一步强化乘客、设施、环境等信息的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

上一条: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 轨道交通智能化巡检 下一条:建轨交推动主城区外扩:无锡至宜兴下穿太湖轨交一期项目公示 返回列表